1. 綠茶需要炒制嗎
當然是先炒好。
將茶葉先炒,然后加上水煮到冒開,便會茶香四溢,比直接煮茶香更濃。做好的奶茶口感更好一些。
下面,我來分享一些做奶茶的方法:1.首先先將茶葉和糖一起炒,炒到焦黃冒泡 2.然后加上一些水大約沒過茶葉。等水煮開后加入牛奶,用東西攪一下3.過濾一下,加入自己準備好的珍珠,椰果等。一杯奶茶就完成了。(以上內(nèi)容純屬個人建議,可根據(jù)自己的喜好隨意添加)個人認為還是先將茶葉炒炒更好。
2. 綠茶的炒制過程叫什么
烘青綠茶工藝制作過程
初制工序烘青綠茶初制工序分為:殺青、揉捻、干燥三個過程。
1.殺青:其殺青、揉捻工藝基本上與眉茶、珠茶相同,僅干燥過程中采用烘焙。烘青綠茶的初制工序中的殺青,基本上與眉茶操作方法相同。
2.揉捻:至于揉捻工序,要根據(jù)烘青大部分內(nèi)銷耐泡、條索完整的要求特點,揉捻程度要比眉茶輕些。揉捻時最好采用分篩復揉,(老嫩混雜葉)
3.干燥:烘青干燥工序,分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兩種:
毛火烘焙:采用高溫薄攤,快速烘干法。溫度80-90℃,每籠攤?cè)~3-4斤,均勻攤在烘籠口,中心較厚,四周稍薄,葉攤好后,再置于火爐上。每隔3-4分鐘翻一次,手離攤?cè)~5cm處有熱感,感到有溫度,將烘籠取下,置于竹蓋上,以免茶未落入火爐,產(chǎn)生煙味,影響茶葉質(zhì)量,烘約15分鐘,達六七成干,茶葉稍硬有觸手感覺,即可起烘攤晾半小時。
足火烘焙:采用低溫慢烘法。溫度70℃左右,每籠攤?cè)~4-5斤,每隔10分鐘翻拌一次,(翻拌方法同毛火一樣,手勢要輕)。當手揉茶葉成粉末時,即可下烘,足火烘焙,歷時60分鐘左右。
烘青大多作為茶素壞,進窖行制花茶。其主要原理,是利用茶葉吸附性和鮮花吐香性,合理地進行拌和窖制,從而形成具有花香又有茶味的成品茶,對提高茶葉的經(jīng)濟價值起到很大作用。
3. 綠茶怎么炒制才會綠
1、在自然界中采摘回來的新鮮茶葉是不能直接炒的,如果直接炒根本炒不成綠色的茶葉,首先要把新鮮的茶葉進行挑選,把里面腐爛變質(zhì),還有帶有蟲眼的茶葉全部去掉,留下精品茶葉放在干凈的豬山中,量一下它的水分。
2、等新鮮茶葉中的水分流失掉一部分以后,再準備干凈的無油無水的鐵鍋放在火上加熱,茶葉放在鍋中炒,在炒的過程中要不斷翻動,而且在他打蔫以后還要用手不斷揉搓,把它里面含有的汁液揉搓出來再次把它炒干,這樣炒出的茶葉就是綠色的
4. 綠茶需要炒制嗎為什么
用鐵鍋炒制綠茶的程序:
1、洗鍋,生火燒熱鍋;
由于茶葉需要烘焙,量也較大,所以最好選用柴火灶。把鍋洗凈,生火并將鍋燒熱。
2、炒青;
倒入采摘回來的茶葉,用竹筷反復翻動,直到將茶葉炒軟,此時需大火。
3、裝入簸箕;
將炒軟的茶葉盛出,裝入簸箕。盛出茶葉后,將鍋洗凈。
4、揉搓(搓茶);
擦茶需趁熱,用手反復揉搓,跟揉面差不多。將手在冷水中浸濕,這樣就不怕燙啦。當茶葉揉搓成一團,感覺茶葉也涼了后,將揉成團的茶葉散開,這一遍搓茶就算結(jié)束啦。
5、重炒并重復揉搓;
將搓好的茶,放入熱鍋中再炒熱。同樣用筷子來回翻動至,直到茶葉充分加熱,后再裝出揉搓。重復5遍炒、搓過程才能制出好茶。
6、烘焙制干;
經(jīng)過五遍反復炒、搓過程后,將最后一遍搓過的茶,放入熱鍋內(nèi),來回翻動五——十分鐘,接近干燥時需停止翻動,避免碎。最后熄滅明火,用灶內(nèi)余燼烘干即可。
5. 綠茶需要炒嗎?
茶葉炒制的時候不要炒的太干了,太干了特別容易碎,還是可以稍微的濕一點,這個度一定要掌握好,要不然真的炒的太干,它特別容易碎的,碎了就不好賣了
6. 綠茶都是炒制的嗎
綠茶可以炒。也可以用其他工藝代替。綠茶的干燥方法如下:
1、炒
炒茶分生鍋、二青鍋、熟鍋,三鍋相連,序貫操作。炒茶鍋用普通板鍋,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,鍋呈25-30度傾斜。炒茶掃把用毛竹扎成,長1米左右,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。
2、烘
烘茶并非就火爐烤,而是以水溫烘烤,如此能使粗制的陳茶,霉味消失,有新鮮感,香味上揚,滋味迅速溢出。
3、曬
用日光進行曬干的。主要分布在湖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,云南、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(chǎn)。曬青綠茶以云南大葉種的品質(zhì)最好,稱為"滇青";其他如川青、黔青、桂青、鄂青等品質(zhì)各有千秋,但不及滇青。
4、蒸
利用高溫高壓蒸氣將茶蒸熱,使梗、葉變軟,以利壓制成形。蒸茶工具有灶、釜、甄、叉。其制作材料分別以土、鐵、木、瓦、竹所制成。
7. 綠茶經(jīng)過炒制嗎
1、茶葉的采摘一般是從春季清明前開始,至立夏前結(jié)束,并且越靠近南方的茶區(qū)開采時間越早,而止采時間越晚,但這基本上是對綠茶而言的,因為在明代后期開始,我國茶業(yè)界除綠茶外,又逐漸萌芽產(chǎn)生了其它類型的茶,如青茶、黑茶,等等,這些類茶的開采與止采時間就與綠茶有不同了,這方面最好的例子當屬青茶(即烏龍茶),因為他要求采摘的鮮茶放開葉,往往在立夏前后開始。但對大部分茶來講,仍然是以公歷的3、4、5月為采摘最佳時期。
2、首先要說明的是,制茶就叫制茶,不叫炒青。所謂炒青,是綠茶炒制法的一種,與烘青、半烘炒青并列。這三種綠茶加工方法都是由鮮葉的采集、攤放開始、而后殺青,這幾個步驟完全相同,殺青后,有些茶人仍然將殺青葉放在鍋里炒,直到炒至全干,這就叫炒青;而有些人會用烘的方法使茶全干,就是烘青;還有一些人將殺青葉烘至半干,然后又炒,炒到七、八成干,再烘至全干,炒烘結(jié)合,叫半烘炒青。其中炒青的例子是西湖龍井,烘青的代表是黃山毛峰,半烘炒青的茶反到是很多,而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開化龍項。另外還要說明一點,綠茶除炒制法外,還有其它制法,在此不細談。
3、人工炒茶學名手制茶,與機制茶相對,兩者品質(zhì)最大的區(qū)別莫過于殺青和理條:手制茶殺青在炒鍋中進行,以拋、悶、炒結(jié)合為方法,在什么時刻用什么方法,由茶師依靠感觀評判、控制,因此靈活,而機器殺青只能以鮮葉含水程度、投葉量和時間為控制點,比較機械,并且目前所有殺青機器都存在排濕散熱不佳的毛病,所以制出的成茶,品質(zhì)要大大遜于手工茶。
在理條方面,手制茶所用的手法就很多很復雜了,不加詳談,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,所有機器理條的方法,都是在手制茶的基礎上逐漸開發(fā)出來的,所以靈活性也不能與手制茶相比。
但機制茶無論是殺青還是在理條方面,一致性都很好,每一批成茶的品質(zhì)和造型,幾乎都是相同的,缺少了創(chuàng)造性,多出了標準化。
8. 綠茶如何炒
綠茶本身就是一種植物,制作時是經(jīng)過炒制的,所以在沒有受潮的情況下是不需要進行二次炒制的,何況在家里炒茶葉需要注意火候,最好用鐵鍋炒制,在家中有滿足炒制茶葉條件時,若是有新鮮的剛采回來的茶葉也是可以試試炒茶的哦,比較新茶比陳茶好喝。
9. 綠茶要炒嗎?
茶葉喝著有些嫩,可以再炒一下。里面的茶多酚就會釋放出來,對我們的大腦有好處。
10. 綠茶為什么要炒制
綠茶用人工采摘,人工炒制的工藝最好